江山方言收入《中国语言文化典藏》
本报讯(报道组 姜伟锋 程伟 记者 祝春蕾 通讯员 毛康文) 12月15日,“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标志性成果《中国语言文化典藏》(20卷)新书发布会在商务印书馆举行。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首批出版20卷,涵盖官话、晋语、吴语、徽语、闽语、湘语、赣语、客家话、粤语等汉语方言和怀集标话等少数民族语言,具有创新与存史并重、学术性与普及性相结合的特点。江山卷是其中之一。
江山方言俗称江山腔,形成于两晋时期,主要成分是当时的中原西部汉语,在语音、语词、语法等方面保留着大量的中古汉语早期和不少秦汉以前远古汉语的成分,是存古量最多的汉语方言之一,是古汉语的活化石。
据悉,作者赵普义用了10年时间,潜心纂写了70万字的“江山方言”一书。该书以文化学的视野研究方言,从语言学的角度探索地域文化,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了江山方言本体和方言中所包含的江山地域文化。从语音、语词、语法等方面,揭示了江山方言的本来面貌和本质特征,追溯了江山方言的起源,使江山方言变得可读可写。同时,从俗语谚语、民间文艺、民风民俗、住民品性等方面记录反映了江山的地域文化。